

政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近年来,永川局围绕市局“1356”工作思路,坚持标本兼治,防打结合,分类监管,综合治理的方针,始终将“四个统一”贯穿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始终,不断完善监管制度,创新监管方式,提升监管效能,全面构建工商监管、企业自律、社会监督、群众参与的“四位一体”长效监管机制,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,净化市场环境,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。
一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,建立完善商品质量监管体系
为规范执法人员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的执法行为,该局制定了《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》、《食品安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》、《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》等七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;为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,该局制定了《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》、《食品质量承诺制度》等八项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;为有效处置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紧急突发事件,该局制定了《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》和《食品中毒处置预案》,在春节、国庆等节日期间成立了食品安全紧急应急总队,加强食品安全预警,建立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快速反应机制。
二、以工商所属地化监管为抓手,力促监管工作规范化
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,落实靠工商所,难点在工商所。为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作用,促进“两费”停收后工商工作的转型,2008年下半年以来,该局创新探索实施了工商所属地化监管工作制度,制定了《永川区工商分局属地化监管工作规范》,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要内容。经过近半年的推行,有效促进了工商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到位,并呈现出三个特点:
一是岗位职责制度化。以制度形式明确了工商所所长、巡查组长、巡查人员工作职责和内容,改变过去年年签订责任书的作法,做到分工明确、监管对象明确、监管职责明确。
二是日常巡查规范化。归纳细化检查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资格、经营行为、经营者履行制度和义务情况及回访、巡查警示、违法行为处理、网上录入、工作指导时的操作规范,实现电子档案与经济户口管理有机结合,逐步实现行政管理工作从经验管理向规范化、制度化管理转变。
三是监管重点精细化。根据行业特点和商品类别,工商所属地化监管工作规范共梳理形成了属地化监管重点商品类、特殊商品类、一般商品类、农资商品类等11个大类,并在此基础上,把各重点行业按照监管职能又分为重点监管内容和一般监管内容。如属地化监管重点商品类,根据食品等重点商品监管要求,对经营主体、经营行为、商品质量、消费维权进行重点监管,细化了26项重点监管内容,并在《工商所属地化监管巡查表》进行体现。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,只需对照《巡查表》中的26项重点监管内容采取勾选式方式进行监管,使巡查人员根据商品和行业的不同特点,实现监管内容清晰明确、有所侧重、分层分类监管,提高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三、以创新监管方式为突破,提升监管效能和水平
为切实践行总局周伯华局长到重庆调研时提出的“四高目标”要求,针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,该局经深入调研,创新实践,于2008年9月成功研发“重庆市工商局永川区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电子联网监管系统”,该系统是经营者录入商品数据,对“两项制度”及商品质量实施有效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,是工商机关运用计算机网络,对商品质量和经营行为实施远程监管和适时监控的网上监管系统,是消费者对商品公共信息进行查询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。自2008年10月试点运行以来,共有50户经营者申请开通电子联网监管系统,对食品、农资商品实施电子联网监管,已录入商品信息和索证索票信息11800条。
该系统的运行,有效减少了经营者的工作量,彻底解决“两项制度”落实难问题;有效解决了过期商品管理难问题,消除了安全隐患;有效提高了工商监管效能,探索实施网上巡查监管新模式;实现对问题商品能快速准确查询锁定,建立了问题商品快速追溯机制;为全社会搭建了商品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平台,有效促进了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。
四、以行政指导为辅助,倡导柔性执法理念
围绕将说服、规劝、告诫和警示等行政指导方式融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,实现整治规范与教育引导相结合,该局制定并印发了《落实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行政建议书》、《落实食品索证索票制度行政建议书》、《落实食品经营管理自律制度行政提示书》、《食品保质期到期行政提示书》,由巡查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提示和指导。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指导制以来,该局先后发放行政指导文书680份,指导帮助经营者严格落实“两项制度”,加强食品质量管理,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,自觉履行法定义务。行政指导制的推行,有效改变单纯依靠行政处罚等强制手段进行市场监管的不足,用柔性管理方式弥补传统刚性管理方式的诸多缺欠,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,实现科学监管和长效监管。
五、以整合资源为基础,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防范体系
一是凝聚政府及各部门力量,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协作。通过该局的协调努力,永川区建立了“政府负总责与相关部门各司其职”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,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协调机制、部门联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,各镇、街道办事处、工商、公安、质监、食药监、卫生、市政等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,做到了密切配合、信息互通、互相支持、互作后盾,有效地集中调动了各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监管综合力量。
二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,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网。该局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“12315”申诉举报网络建设、“一会两站”建设和结合起来,通过与地方政府和永川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努力,建立了食品安全联络员制度,在该区的各社区、居委会、行政村设立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联络员,由居委会和村委会工作人员、法律工作者、卫生工作者等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担任,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工作。截止目前,该区已建立消费者投诉站和工商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149个,食品安全协管员44名,食品安全联络员255名,覆盖全区100%的乡镇、办事处和100%的行政村,基本形成了横向覆盖全区、纵向深入村(居)的消费维权和食品安全监督的基层组织网络。
三是凝聚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力量,构建食品安全教育网。该局把对食品经营户的教育引导放在了突出位置。一方面,强化对行业协会的指导,充分发挥私营个体经济协会、市场协会、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“自该教育、自该管理、自该服务”的作用,通过制定行业规范,强化行业自律,加强宣传引导,倡导诚信守约,守法经营的商业道德,提升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;另一方面,该局密切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配合,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作用,对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情况和重大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,扩大社会影响。如该局自2007年开始,在《永川日报》上开设了每周一期的《消费维权》专栏。从2008年7月开始,该局制作了每月一期的《消费维权动态》专刊,通过对该局消费维权和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宣传报道,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,对制假售假和消费侵权典型案例进行暴光,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,树立工商部门的维权形象和执法权威,提升全社会消费维权意识,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。(永川局供稿)